CORE 代币合法吗:加密货币的法律审视

从我国监管政策来看,答案较为明确。2017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2021 年 9 月,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再次强调,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若 CORE 代币被界定为虚拟货币范畴,在我国参与其交易、投资等业务便不具备合法性。实际案例中,如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审结的虚拟货币委托交易纠纷案件,法院依据上述规定,判定交易虚拟货币的行为违背公序良俗,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投资者损失自行承担。

从国际视角出发,不同国家对加密货币的态度和监管存在显著差异。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加密货币监管严格,若 CORE 代币被认定为证券类代币,发行方需遵循严格的证券法规,完成注册或符合豁免条件,否则即为违法。例如,SEC 认为多数除比特币和以太坊之外的代币属于证券。而在日本,虽然承认比特币等部分加密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合法性,但对新发行的代币同样实施严格监管,需评估其是否符合反洗钱、消费者保护等法律要求。若 CORE 代币发行方未满足相关监管条件,在日本开展业务也会面临法律风险。

从代币性质分类来看,若 CORE 代币被定义为实用型代币,用于购买特定产品或服务,且不涉及投资回报承诺,在部分国家可能相对容易获得合法地位。如某区块链内容分享平台发行的用于解锁高级功能的代币,因其功能性用途,在合规运营下可免受证券法规制。但如果 CORE 代币具有证券属性,代表对资产的所有权或未来利润的分享权,像某些宣称可分享平台未来收益的代币,就需遵循严苛的证券法律。然而,实际中实用型代币与证券型代币的界限有时较为模糊,进一步增加了法律判断的复杂性。

此外,即便在部分认可加密货币合法的国家,CORE 代币的交易平台也需满足反洗钱、投资者保护等监管要求。若平台未按规定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资金来源审查,或未能提供合理的风险提示与纠纷解决机制,同样可能触犯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