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时代原来账号里面的币” 该如何处置,是许多早年虚拟货币参与者的遗留困惑。检索警方通报与行业动态发现,曾用名 “比特时代” 的 AEX 交易所,已于 2022 年 7 月因配合广西警方调查暂停全部服务,至今未恢复正常运营。这意味着账号内的代币已陷入 “提币无门” 的僵局,而围绕 “找回资产” 的诈骗套路正精准瞄准此类用户,参与相关操作不仅可能二次受损,更涉嫌非法金融活动。
首先必须明确平台现状:比特时代(AEX)已丧失交易与提币功能,属非法停摆平台。作为币圈早期中型交易所,比特时代早在 2014 年就因央行监管要求暂停人民币充值通道,2017 年国内虚拟货币交易全面关停后,其转型为境外平台向境内用户提供服务,本质已属非法。2022 年 LUNA 崩盘引发行业流动性危机,该平台因涉嫌违法违规被警方介入调查,直接宣布暂停所有服务,成为当年 “爆雷” 的代表性交易所之一。截至 2025 年 10 月,其官方网站仍无法正常访问,客服渠道全部失联,所谓 “账号内的币” 仅为后台残留数据,无任何实际提取路径。
比特时代账号内的代币,正面临三重无法逆转的财产风险,与非法交易所爆雷的共性问题完全吻合。其一为平台停摆导致的资产冻结,警方调查期间会依法查封平台相关资金与资产,用户即便掌握账号密码,也无法发起提币申请。类似 Hotbit 交易所因高管被调查停摆后,用户资产至今未得到任何清偿,比特时代的情况与之高度相似。其二是代币本身的价值归零风险,早年在比特时代交易的多为小众空气币,此类代币无技术支撑与应用场景,随着交易所停摆失去流通渠道,早已沦为无任何价值的数字符号,与 OL 币被禁后价值清零的结局一致。其三为时间推移带来的证据灭失,多数用户未留存当年的交易记录与资产证明,即便后续有相关处置方案,也难以主张权益,而 2025 年虚拟货币骗局资金追回率不足 3% 的数据,更印证了资产挽回的渺茫。
值得警惕的是,诈骗分子正以 “找回比特时代资产” 为噱头布设精准陷阱,利用用户回本心理实施二次收割。一类是 **“平台解封” 骗局 **,伪造 “警方授权回款通知”,宣称 “缴纳 15% 资产保证金即可解封账号提币”,实则收款后立即失联。这种套路与维卡币 “确权缴费” 的诈骗逻辑如出一辙,2025 年江苏警方已通报同类案件,涉案金额超 800 万元。二类是 **“代币置换” 陷阱 **,谎称 “比特时代与新平台合作,旧账号代币可兑换新币”,诱导用户下载仿冒 APP 并输入账号信息,最终窃取关联资产。三类是 **“代理维权” 钓鱼 **,以 “专业团队协助追回资产” 为名收取高额服务费,却仅提供虚假的 “维权进度”,与 “跨境维权” 诈骗套路同源。
参与比特时代相关资产处置,还面临潜在的法律风险。我国 “237 号文” 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早年在比特时代的交易行为本身已违反监管规定。若为找回资产参与场外交易、代币兑换等活动,可能进一步涉嫌帮信罪或洗钱罪,正如浙江警方破获的案例中,参与虚拟货币场外交易的用户因涉案资金关联诈骗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辨别陷阱需守住三条底线:一看平台状态,已停摆三年且无官方消息的交易所,“恢复提币” 必为骗局;二查通知渠道,警方或平台不会通过非官方链接、陌生电话发布回款信息;三记风险本质,虚拟货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付费找回” 全是谎言。
面对 “比特时代原来账号里面的币” 的困惑,答案清晰明确:资产已陷入实质损失,任何 “挽回” 宣传均为诈骗。远离相关诱导信息,通过合法金融渠道理财,如发现诈骗线索立即拨打 96110 举报,才是守护现有资产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