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 Browser 挖矿能赚钱吗?完成‘9 绿’就能变现?” 随着 Pi 币项目持续炒作,作为其核心工具的 Pi Browser 被包装成 “零成本赚钱神器”。但结合 2025 年最新监管提示、警方通报及项目本质来看,Pi Browser 挖矿赚钱纯属骗局—— 其所谓 “挖矿” 既无实际价值产出,更暗藏个人信息泄露、资金诈骗等多重风险,且因关联虚拟货币业务已明确属非法金融活动范畴。
首先需明确:Pi Browser 挖矿的运作逻辑,是彻头彻尾的炒作陷阱。Pi Browser 本质是 Pi 币项目的配套工具,用户需完成 “下载浏览器 - 创建钱包 - 实名认证(KYC)- 绑定账户” 等 9 步流程(即 “9 绿” 状态)才能参与 “挖矿”。项目方宣称 “只需每 24 小时点击闪电按钮,无需投入资金就能挖 Pi 币赚钱”,但核心套路在于 “拉人头提算力”:邀请他人用自己的邀请码注册,可提升 25% 挖矿效率,形成典型的传销式层级架构。更关键的是,即便完成全部流程,挖出的 Pi 币也几乎无法变现 ——2025 年 9 月数据显示,Pi 币单价仅 0.26 美元,且项目方设置 90% 以上的锁仓机制,用户实际可交易数量极少,所谓 “挖矿赚钱” 只是空中楼阁。
借 Pi Browser 挖矿布设的三类骗局,已成为 2025 年针对普通民众的高发陷阱。第一类是 “进阶挖矿诈骗”,骗子以 “提升算力” 为名,诱导用户购买 “专用挖矿主机” 或付费课程,售价从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实则销售的是普通电子设备或虚假教学内容。2025 年多地老人被骗取养老金购买此类 “挖矿设备”,最终血本无归。第二类是 “变现对接诈骗”,宣称 “通过 Pi Browser 可绑定银行黑金卡兑换现金”,要求用户缴纳 “质押金”“手续费”,甚至签署免责协议后诱导转账。建行大同分行就曾拦截类似骗局,避免用户因相信 “银行合作变现” 而遭受损失。第三类是 “信息窃取陷阱”,Pi Browser 挖矿要求上传身份证照片、完成活体检测,项目方借此大量收集用户隐私信息,部分数据被倒卖至非法渠道,为电信诈骗、精准营销提供便利。
参与 Pi Browser 挖矿,面临法律与财产的双重毁灭风险。法律层面,我国 2021 年已明确禁止虚拟货币 “挖矿” 活动,2025 年乳山市金融监管部门进一步指出,Pi 币项目通过 “拉人头返利” 扩张,涉嫌传销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2025 年衡阳警方通报的案件中,3 名 Pi 币推广人员因发展下线超 200 人,被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追究刑责。财产层面,Pi 币无任何实际资产支撑,价格完全由炒作操控,2025 年完成 “9 绿” 的用户尝试交易时发现,所谓 “交易所交易” 实为虚假盘口,资金转入后立即无法提现;更有用户因点击 Pi Browser 内的广告链接,遭遇钓鱼诈骗,银行卡被盗刷数万元。
识别 Pi Browser 挖矿骗局需坚守三大原则:不相信 “零成本挖矿” 噱头,任何无需劳动却能赚钱的模式均是骗局;拒绝完成 KYC 实名认证,此类要求必然伴随隐私泄露风险;坚决不参与 “拉人头” 推广,其层级奖励机制已涉嫌违法。监管部门多次强调,Pi Browser 这类工具是虚拟货币骗局的 “遮羞布”,所谓 “挖矿进度”“币价预期” 全是欺骗用户的数字游戏。
Pi Browser 挖矿赚钱的答案,早已被警方与监管部门明确否定。在我国零容忍的监管态度下,虚拟货币挖矿无论包装得多么 “低门槛”“高科技”,本质都是违法骗局。远离 Pi Browser 及相关项目,选择合规理财渠道,才是保护自身财产与信息安全的唯一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