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 中币交易所:资历背后的合规争议与风险警示

 

作为国内较早成立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ZB 中币交易所自 2013 年运营以来积累了行业资历,但其近年深陷合规争议与用户投诉,投资者需穿透宣传表象认清潜在风险。

从公开信息看,ZB 中币交易所宣称 “立足香港服务全球”,拥有银行级安保体系,包括 SSL 加密、离线冷存储等技术,甚至被提及 “七年未发生安全事故”。平台早期提供比特币期货、外汇期货等多元服务,还计划开发多终端客户端提升交易体验,一度在行业内占据一定份额,非小号数据曾显示其排名稳居前列。

但光鲜表象下,合规性缺失成为突出问题。2019 年,其关联的 ZBX “欧洲站” 被曝采用 “国内国外两套说辞”:对外宣称受马耳他监管,对内却虚假宣传 “获上海政府批准”,以 STO 名义推出年化 50% 的高收益项目,最终因规则多变、提现困难暴露资金盘本质。更值得警惕的是,2019 年底 ZB 中币在 “停止运营” 谣言中辟谣时,因标注 “深圳” 定位引发质疑,被指公然向内地用户提供服务,触碰国内监管红线。

用户体验层面的投诉同样频发。有投资者反映,在平台买入代币后出现 “钱扣了币未到账” 的情况,且存在 “只能买币不能卖币” 的提现障碍。此外,ZB 中币曾连发 4 个平台币均破发,其中 Aporoo 平台币 AT 上线即跌 99%,被质疑存在 “超发”“杀猪盘” 等问题,严重损害用户权益。

对国内用户而言,核心风险仍来自监管禁令。我国 2021 年十部门公告已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而 ZB 中币虽宣称立足香港,却多次被指面向境内用户运营。参与此类平台交易,不仅面临资金损失风险,还可能因涉非法金融活动承担法律责任。

总之,ZB 中币交易所的行业资历无法掩盖其合规缺陷与运营乱象。投资者需警惕其宣传话术,牢记国内虚拟货币交易的监管底线,远离此类高风险平台,方能守护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