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卡币上公链意味着什么” 的疑问,实则是不法分子借 “公链概念” 翻新诈骗话术的信号。需明确的是,维卡币自 2014 年起就被多国认定为传销诈骗项目,其所谓 “上公链” 绝非区块链技术的合规升级,而是为掩盖资金链断裂、诱骗存量用户继续投入的新骗局,本质是 “换汤不换药” 的收割手段,毫无技术价值与合规属性可言。
从维卡币的诈骗本质来看,“上公链” 仅是话术包装,与真实公链应用无任何关联。合规项目 “上公链” 需满足三大前提:公开开源代码、具备真实生态场景、通过第三方安全审计,如以太坊上的 DeFi 协议需公示智能合约代码供全网验证。但维卡币所谓 “上公链”,既未披露对接的公链名称(如以太坊、Polygon 等),也无链上地址、交易哈希等可验证数据,仅通过微信群、虚假官网发布 “技术升级公告”,甚至伪造 “链上浏览器截图” 混淆视听。这种操作与 MC 公链 “无开源代码却宣称生态扩容” 的套路如出一辙,核心目的是用 “公链” 这一专业概念制造 “价值提升” 假象,掩盖其 “拉新返利、拆东补西” 的庞氏本质 —— 毕竟此前维卡币已因 “无实体支撑、承诺高额回报” 被我国多地警方立案查处,涉案金额超百亿元,如今借 “上公链” 炒作不过是为延续骗局生命周期。
“上公链” 宣传背后,是维卡币诈骗的新收割逻辑,瞄准存量用户与潜在受害者。一方面,针对已投入资金的用户,推广者宣称 “上公链后维卡币将接入全球交易所,价格至少涨 10 倍”,诱导其追加投资或 “锁仓升级”,实则是为缓解资金链压力 —— 此前 MC 公链也通过 “质押保本保息” 锁定用户资金,最终因无法兑付跑路。另一方面,针对新用户,“上公链” 被包装成 “合规化信号”,谎称 “获得海外监管认可”,规避其传销诈骗的历史劣迹,这种 “洗白” 手法与 MCN Global “改名换壳继续行骗” 的逻辑高度一致。更危险的是,部分推广者要求用户 “将旧维卡币转入新公链钱包”,实则诱导其泄露私钥或转入诈骗分子控制的合约地址,导致资产直接被盗,与 “USDT 转入错误合约地址无法追回” 的风险完全吻合。
从监管与风险视角看,维卡币 “上公链” 不改变其非法属性,反而加剧参与风险。我国明确虚拟货币交易、代币发行融资均属非法金融活动,即便项目宣称 “上公链”,也无法脱离法律监管红线。此前维卡币相关案件中,已有投资者因轻信 “技术升级” 宣传追加投资,最终血本无归,且因 “参与非法交易” 无法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更值得警惕的是,“上公链” 可能成为操盘手跑路的 “最后收割”—— 当足够多用户因宣传入金或锁仓后,平台可能突然关闭提现通道,以 “公链对接故障” 为由拖延,最终卷款失联,这与 MC 公链 “提现延迟后跑路” 的结局高度相似。
甄别此类骗局,关键仍看三大核心:是否有可验证的链上数据(如公链名称、智能合约地址)、是否脱离 “拉新返利” 模式、是否由合规主体运营。显然维卡币 “上公链” 宣传三者皆无,完全符合传销诈骗的认定标准。
综上,维卡币 “上公链” 不意味着任何技术升级或价值提升,仅代表其诈骗手段的翻新。认清其传销本质,远离任何 “上公链”“价格暴涨” 的虚假宣传,及时向警方举报相关线索,才是避免财产损失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