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清以太坊 “主流光环藏高杠杆陷阱” 的套路后,不少人仍对 “∪币是什么” 存在认知盲区,或被其 “稳定币” 标签迷惑,或被 “高收益投资” 噱头吸引,实则已踏入诈骗团伙精心设计的圈套。需明确核心认知:∪币存在双重混淆属性 —— 既常被作为泰达币(USDT)的俗称,也指部分非法发行的独立虚拟代币,但其无论何种形态,相关交易均属非法金融活动,且已成为电信诈骗的核心工具,与以太坊 “资金操纵收割” 的逻辑一脉相承,需从属性本质、诈骗套路与法律风险三方面彻底拆解。
“∪币是什么” 的认知模糊,正是骗局得逞的关键,所谓 “价值支撑” 实为空中楼阁。从公开信息看,∪币的概念存在明确混淆:多数场景下是泰达币(USDT)的俗称,被包装成 “1:1 锚定美元” 的稳定币,号称 “加密货币交易桥梁”;另有部分∪币是独立发行的 ERC20 代币,宣称可用于金融服务、游戏充值等场景,却被爆出用绿幕技术伪造项目演示视频,真实性存疑。但本质上二者并无差异:我国九部门明确指出,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定货币地位,无任何真实价值锚定。即便是被称为 “稳定币” 的泰达币,其价格也受资金操纵影响,且所谓 “美元储备” 多次被质疑造假,与以太坊 “机构造势拉涨” 的虚假价值逻辑完全一致。
∪币背后,是比以太坊更隐蔽的 “双重伪装 + 精准收割” 链条。第一步,诈骗团伙先利用 “∪币是什么” 的认知差造势:若伪装成稳定币,便宣称 “低风险换 U 入场,稳赚不赔”;若包装成独立代币,就虚构 “与互联网平台合作” 的虚假场景,与以太坊 “技术包装” 套路本质相同。第二步,通过社交平台打造 “成功人士” 人设,晒出虚假收益截图,诱导受害者将人民币兑换成∪币充值,甚至安排 “U 商” 上门收现金、伪造转账截图,随州刘某就因此被骗 110 万元。第三步,待资金集中后关闭平台或操控账户数字,武汉江岸警方破获的案件中,团伙通过伪造∪币到账记录,短期内诈骗超 20 万元,最终仅能追回部分赃款,复刻了以太坊 “拉涨 - 套牢 - 跑路” 的闭环,且因涉及线下现金交易,资金追索难度更大。
对国内用户而言,无论何种形式的∪币交易,都已触碰法律红线且风险致命。我国 “924 通知” 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抚州政法网更是指出,参与线下换 U、出售∪币等行为,可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实践中,用户面临的不仅是资金被骗风险 ——90% 的∪币诈骗受害者无法全额追回损失,更可能卷入刑事犯罪:随州 “U 商” 艾某等人仅帮诈骗分子转账 U 币,就因帮信罪被判刑近 2 年,这比以太坊杠杆交易的法律后果更直接。更危险的是,∪币常被用于洗钱,公安部专项行动中多次查获通过∪币转移涉案资金的案件,参与者均被追究刑责。
需警惕 “稳定币 = 低风险”“线下交易 = 更安全” 的认知陷阱。∪币的双重伪装,本质是诈骗分子利用信息差的心理操控,正如化州检察官警示,虚拟货币真实存在的属性,更易让受害者深信不疑。其与以太坊的共性早已揭示:所有虚拟货币的 “价值标签” 都是收割外衣,∪币的 “稳定”“便民” 伪装,不过是比 “主流光环” 更具迷惑性的骗局工具。
综上,认清 “∪币是什么” 的关键,是识破其非法金融工具的本质。无论作为稳定币俗称还是独立代币,∪币交易均暗藏诈骗与法律风险。对国内用户而言,参与交易既涉嫌违法,又必然面临损失。坚决远离任何形式的∪币交易,才是守护资产安全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