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公链 GPB 是国家认可的吗?虚假包装与合规真相

 

“银河公链 GPB 是国家认可的吗?” 随着 “区块链投资热潮” 升温,这个问题成了不少投资者的疑惑。但结合我国区块链监管政策、合规项目特征及公开信息核查结果可知,银河公链 GPB 并未获得国家认可,其宣称的 “官方背书”“合规资质” 均为虚假包装,本质是借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诈骗之实的违法项目,背后藏着明确的法律红线与财产陷阱。

判断区块链项目是否获国家认可,有两大核心标准,而银河公链 GPB 均未满足。其一,合规项目需完成官方备案公示。我国《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要求,所有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必须通过国家网信办的备案审核,备案信息可在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管理系统” 查询。经核查,该系统中并无 “银河公链 GPB” 或相关运营主体的备案记录,其所谓 “工信部备案编号” 实为伪造 —— 正规备案编号格式统一为 “X 网信备 XXXXXXXXX 号”,而其公示的编号不符合国家规范。其二,合规项目聚焦实体经济应用,无代币炒作属性。我国明确支持区块链技术在溯源、政务、供应链等领域的落地,如蚂蚁链、长安链等合规公链均以技术服务实体,无任何 “代币发行”“投资理财” 功能;但银河公链 GPB 核心业务是发行 “GPB 代币”,宣称 “持币生息”“生态增值”,完全符合监管部门警示的 “炒作虚拟资产吸资” 特征。

银河公链 GPB 的 “国家认可” 说辞,是典型的虚假包装套路,精准踩中监管提示的诈骗特征。其常用三大伪装手段误导公众:一是伪造权威背书,宣称 “与清华大学区块链实验室、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合作研发”,但经查证,这些机构从未参与该项目,其展示的 “合作协议” 系 PS 伪造,与正规可信链平台的官方合作模式完全不同;二是曲解国家标准,引用《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 术语》等国家标准造势,谎称 “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实则这些标准仅界定基础术语,不涉及项目资质认证,零数科技等参编企业的合规实践更凸显其虚假性;三是虚构监管资质,伪造 “国家区块链创新试点项目” 证书,却无法在工信部、网信办的试点名单中查到对应信息,与火币公链等有明确开发主体和融资背景的合规项目形成鲜明对比。

更关键的是,银河公链 GPB 的运作模式已构成明确违法,与兰州警方侦破的虚假交易诈骗案逻辑一致。其通过 “静态收益(代币升值)+ 动态收益(拉人头返利)” 双轨制吸资,要求投资者缴纳 “入会费” 兑换 GPB 代币,承诺 “月收益 30%”,本质是 “借新还旧” 的庞氏骗局。这类项目的结局必然是资金链断裂后跑路,此前类似虚假公链项目爆雷后,投资者投入的资金仅能追回不足 30%,且因参与非法交易,维权时难以获得法律支持。我国 “924 通知” 早已明确,此类代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参与双方均需承担法律责任,已有投资者因推广 GPB 代币涉嫌传销被追究刑责。

综上,“银河公链 GPB 是国家认可的吗” 的答案明确是否定的。其所谓 “官方背书” 是伪造的骗局,“代币炒作” 模式涉嫌违法,与国家支持的合规区块链应用背道而驰。牢记 “查备案、看应用、拒代币” 的鉴别原则,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系统核实项目真伪,远离所有宣称 “高收益” 的区块链投资,才是守护财产安全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