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包装下的非法投机工具:LINK 是什么币?

 

被宣传为 “区块链预言机龙头” 的 LINK 币,其真实身份并非 “技术创新产物”,而是与 ZB 币、SLERF 币同源的虚拟货币投机工具。尽管它依托 “去中心化预言机” 概念构建了看似专业的叙事,但在我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交易的监管框架下,LINK 币的 “技术价值” 无法掩盖其非法属性,所谓 “区块链基础设施代币” 的定位,本质是比空气币更隐蔽的收割骗局。

一、LINK 是什么币?—— 借 “预言机” 包装的概念代币

LINK 币是 2017 年由 Sergey Nazarov 等人推出的 Chainlink 项目原生代币,宣称用于 “支付预言机服务费用、激励节点数据验证”,但其技术包装下藏着典型的炒作套路:

  1. 核心功能的伪刚需:所谓 “去中心化预言机”,宣称解决 “智能合约访问链下数据” 的痛点,但实际应用中,其服务可被中心化 API 替代,且 DeFi 领域对其需求远未达到 “刚需” 级别。正如 ZB 币用 “跨境支付” 概念造势,LINK 币的 “预言机刚需” 只是行业炒作的共识,而非真实市场需求,技术概念无法转化为实际价值。
  2. 经济模型的自循环骗局:节点质押 LINK 代币获奖励、提供错误数据扣代币的机制,看似能保障网络安全,实则是 “用代币奖励代币” 的自循环游戏。这种模式与 SLERF 币的 “社区自治” 叙事本质相同,无非是通过复杂规则制造专业假象,掩盖 “无实体支撑” 的价值空壳本质。

二、LINK 是什么币?—— 靠 “生态合作” 造势的投机标的

尽管 LINK 币宣称 “与 SWIFT 合作、接入多链生态”,但其热度全靠虚假关联与资金操控维系:

  1. 合作背书的水分十足:所谓 “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 多为框架性协议,未落地任何实质性业务;“跨链支持” 仅停留在技术兼容层面,无真实应用场景支撑。这种操作与 ZB 币伪造 “交易数据” 的套路异曲同工,都是用 “虚假繁荣” 吸引散户接盘,2025 年初其 30.7% 的单日涨幅,本质是资金拉盘的短期假象,与 SLERF 币的炒作轨迹高度重合。
  2. 价格波动的控盘本质:链上数据显示,前 100 个地址持有超 60% 的 LINK 币,存在明显控盘痕迹。其价格从 2021 年的 52 美元跌至 2023 年的 5 美元,再到 2025 年初反弹至 25 美元,并非 “价值回归”,而是复刻了 ZB 币 “拉涨砸盘” 的套路,控盘者通过波段操作反复收割散户,所谓 “高市值老币潜力” 不过是诱骗话术。

三、LINK 是什么币?—— 触碰法律红线的非法工具

无论 LINK 币如何包装,其虚拟货币属性已注定违法本质,这才是最关键的答案:

  1. 交易行为全程非法:我国 “924 通知” 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LINK 币的买卖、持有均不受法律保护。正如欧比特平台受害者无法追回损失,若因追逐其 “技术价值” 投资,遭遇价格暴跌或平台跑路时,所有损失需自行承担,且因交易多通过境外平台进行,追责难度极大。
  2. 参与即涉多重风险:参与 LINK 币 “节点质押” 可能因 “为非法金融活动提供服务” 触犯法律;通过境外平台交易则涉嫌非法外汇交易,面临与温州盗币案推广者相同的刑事追责。更隐蔽的是,其匿名特性可能被用于洗钱,投资者或在不知情中沦为犯罪 “工具人”,正如公安部打击的虚拟货币洗钱案件。

综上,LINK 币是 “技术概念包装 + 生态合作造势 + 非法交易属性” 的虚拟货币,与 ZB 币、SLERF 币同为收割工具。认清其 “技术再专业也难掩非法本质” 的真相,坚决不参与交易、不相信炒作,才是守护财产安全与法律底线的唯一选择。那些被 “区块链基础设施” 概念迷惑的投资者,终将为侥幸心理付出沉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