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创始人 V 神:技术推动者与虚拟货币生态的风险关联

 

提及 “以太坊创始人 V 神”(本名 Vitalik Buterin),多数人会联想到他作为区块链技术推动者的身份 ——2013 年提出以太坊概念,2015 年正式启动项目,试图通过智能合约构建 “去中心化应用平台”。但需明确的核心事实是:V 神主导的以太坊生态,其核心载体 “以太币” 属我国严禁的虚拟货币,相关交易、挖矿、存储等活动均为非法金融行为,即便了解 V 神的技术贡献,也需清醒认知其关联生态的法律风险与财产危害。

V 神的技术理念与我国监管要求存在本质冲突。他提出的 “去中心化金融(DeFi)”“非同质化代币(NFT)” 等生态应用,在我国均被定性为虚拟货币相关非法活动。例如以太坊生态中的 “质押挖矿”,用户需锁定一定数量以太币参与网络验证以获取收益,这种模式被我国 2021 年 “924 通知” 明确禁止,认定为 “变相发行虚拟货币融资”;而基于以太坊的 NFT 交易,也因涉及虚拟资产炒作,被多地监管部门提示风险,强调其 “无真实价值支撑,易沦为诈骗、洗钱工具”。V 神虽未直接参与境内非法活动,但他推动的生态体系,已成为境内虚拟货币诈骗、传销的重要载体,此前 “以太坊分叉币诈骗”“DeFi 资金盘崩盘” 等案件,均与该生态直接相关,造成大量用户财产损失。

更关键的是,围绕 V 神与以太坊的 “名人效应”,已成为诈骗分子的常用套路。不法分子常冒用 V 神名义,通过社交平台散布 “以太币空投”“V 神推荐项目” 等虚假信息,诱导用户下载非法钱包、注册境外交易所,实则实施盗币或充值诈骗。例如 2024 年某案件中,诈骗团伙伪造 “V 神直播推荐以太坊衍生币” 视频,引导用户通过钓鱼链接下载 APP,仅一周就骗取全国用户超 800 万元。这类骗局的核心,正是利用普通用户对 “以太坊创始人” 的认知,降低警惕性,最终实现财产收割。

即便单纯关注 V 神的技术动态,也需警惕 “技术崇拜” 掩盖的法律风险。我国司法实践中,参与以太坊相关活动,无论是否知晓 V 神的背景,只要涉及虚拟货币交易、资金转移,均可能面临法律追责。例如用户因通过以太坊钱包转移诈骗赃款,即便未直接参与犯罪,也可能构成帮信罪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而组织以太币挖矿、搭建交易平台的人员,则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面临有期徒刑、罚金等刑事处罚。这些案例均表明,以太坊生态的非法属性,不会因 V 神的技术身份而改变,参与其中的法律后果不容忽视。

认清 V 神与以太坊生态的风险需明确三点:一是 V 神推动的以太坊生态核心属非法虚拟货币范畴,相关活动在我国无合规空间;二是冒用 V 神名义的 “投资推荐”“项目空投” 全是诈骗,切勿轻信;三是任何涉及以太币的交易、存储、挖矿行为,均可能触发法律风险与财产损失,需坚决远离。

综上,了解 “以太坊创始人 V 神”,不应忽视其关联生态的非法本质。他的技术贡献不能成为境内虚拟货币活动的 “合法背书”,相反,需以监管规定为标尺,清醒认知以太坊生态的风险,坚决拒绝任何相关参与行为,守住财产与法律安全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