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华仁爱基金会冷钱包”:小心借公益之名的诈骗套路

 

近期,市面上出现以 “中华仁爱基金会冷钱包” 为噱头的宣传,声称 “参与公益项目可通过专属冷钱包获得高额收益”,不少人因此产生疑问:这类关联基金会的冷钱包是否可信?事实上,多数此类宣传是不法分子借公益名义设下的诈骗陷阱,不仅与正规基金会无关,还可能导致个人资产与信息双重受损。

从正规操作来看,合法基金会的资金管理有严格监管流程,绝不会以 “冷钱包”“数字货币收益” 为噱头吸纳资金。冷钱包作为存储加密货币的硬件设备,本身不具备 “公益理财” 属性,而 “中华仁爱基金会” 若为虚构或被冒用名称,其所谓 “专属冷钱包” 自然也无任何合规背书。骗子往往会先伪造基金会官网、公益项目文件,营造 “官方授权” 的假象,再以 “捐赠 1000 元可激活冷钱包,每月返还 200 元收益” 等话术吸引参与者。

具体诈骗套路分三步:第一步,通过社交平台、线下传单散布 “公益 + 理财” 消息,强调 “低投入高回报” 且 “资金由冷钱包保障安全”;第二步,诱导用户下载虚假 APP,要求绑定银行卡或充值 USDT 到指定 “冷钱包地址”,实则该地址由骗子控制;第三步,初期可能返还小额 “收益” 维持信任,待用户加大投入后,便以 “账户冻结需解冻费”“项目升级暂停提现” 为由拖延,最终拉黑用户、卷款跑路。

更危险的是,用户在虚假 APP 中填写的身份证、银行卡信息会被骗子用于非法用途,而转入 “冷钱包” 的资产也因区块链匿名性难以追回。在此提醒,辨别此类陷阱需牢记两点:一是通过国家民政部官网查询基金会真伪,二是任何要求 “先交钱再得收益” 的公益项目均为骗局。冷钱包仅适用于个人加密货币存储,切勿轻信与公益、高收益捆绑的虚假宣传,守护好自身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