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猫币多少钱一枚” 的追问,看似是查询虚拟货币价值,实则已踏入诈骗分子的圈套。所谓 “比特猫币” 并非合规数字资产,而是典型的 “空气币” 骗局道具,其宣称的 “0.023 美元 / 枚” 等价格数据,不过是虚假平台后台篡改的数字游戏,背后藏着与 “哥伦布 CAT 币” 如出一辙的传销收割逻辑,与此前揭露的猫猫币诈骗套路一脉相承。
从名称设计可见其碰瓷炒作的本质。“比特猫币” 刻意拼接 “比特币” 的热度与 “猫” 类虚拟货币的噱头,精准利用投资者对知名虚拟货币的认知误区。正如海外网曝光的,狗币、猫币等动物命名的虚拟货币,本质都是无实物依托的 “空气币”,与比特币基于算法的技术属性毫无关联。这种命名套路与 btcs 币碰瓷比特币、猫猫币蹭天猫热度的手法一致,目的是用虚假关联降低用户警惕。
所谓 “价格” 是骗局引流的核心话术。操盘手通常在自建虚假平台显示 “实时报价”,并通过微信群散布 “价格月涨 30%”“即将上线大交易所” 等谣言。杭州警方破获的类似案件显示,这类平台实为封闭系统,价格涨跌完全由后台操控,群内 “盈利截图” 多为员工小号伪造,真正投资者不足 2 人。比特猫币的价格数据同样如此,既无真实交易支撑,也不与任何资产锚定,如同 “欧比特交易所” 伪造的 K 线图,仅为诱导充值的工具。
其运作模式复刻了成熟的虚拟货币传销骗局。参考 “哥伦布 CAT 币” 案,比特猫币极可能以 “挖矿” 为噱头,要求用户购买 “矿机” 或缴纳门槛费获取代币,再通过 “拉人头提算力”“层级返利” 扩张规模,全国会员可达三百余万人,涉案金额超 3 亿元。更隐蔽的是,部分骗局会模仿 “Plus Token 平台” 模式,将比特猫币与比特币等主流虚拟货币挂钩,以 “增值服务” 名义吸纳资金,最终通过变卖资产挥霍跑路,涉案金额可高达 400 亿元。
追问价格的同时,更需看清双重风险。法律层面,其 “拉人头返利” 模式已涉嫌传销,参与推广者可能触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正如东营警方侦破的 CET 币案中,主犯因集资诈骗获刑十一年六个月。财产层面,这类 “空气币” 最终必然崩盘,“哥伦布 CAT 币” 等案例显示,受害者资金被冻结后难以追回,且因参与非法交易无法获得司法支持。
综上,比特猫币的价格是毫无意义的数字幻象,背后是彻头彻尾的诈骗陷阱。切勿被 “低价抄底”“价格暴涨” 迷惑,牢记虚拟货币交易的非法属性,对 “比特猫币” 等碰瓷概念的项目坚决远离,才是守护财产安全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