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币哪个国家最火?伪热度下的全球诈骗陷阱

谈及 “派币哪个国家最火”,需先刺破其 “全球热门虚拟货币” 的假象:派币(Pi Network)所谓的 “火爆” 并非基于真实价值流通,而是通过传销式拉新在发展中国家与部分新兴市场制造的虚假繁荣,其中东南亚国家、印度及中国曾是其主要渗透区域,但这种 “热度” 本质是诈骗陷阱的扩散。

从传播数据与推广特征看,东南亚国家的参与度一度最高。派币以 “手机零成本挖矿” 为噱头,在印尼、菲律宾、越南等地区通过社交网络快速蔓延 —— 当地互联网普及度提升但金融认知薄弱,成为骗局滋生的温床。数据显示,2023 年派币在东南亚的谷歌搜索量占比达 42%,远超其他地区,其核心原因是项目方通过本地化代理发展多层级推广网络,以 “邀请好友得额外算力” 的奖励机制刺激拉新,单代理最高可通过发展下线获取数千美元 “担保佣金”,这与莱特币被虚假消息炒作的套路不同,派币直接以人际网络为诈骗载体。

印度曾因人口基数大成为派币 “虚假繁荣” 的重灾区。2022-2023 年间,派币在印度的活跃用户号称突破 300 万,街头巷尾的 “挖矿教学” 海报与微信群聊中的 “暴富神话” 相互呼应。但这种热度完全由套路驱动:推广者伪造 “派币即将上主流交易所、单价 100 美元” 的虚假消息,诱导用户绑定手机号、身份证信息 “挖矿”,实则在搜集个人数据。2024 年印度警方破获的案件显示,当地代理通过派币拉新非法获利超 2000 万卢比,大量用户因泄露信息遭遇精准诈骗。

中国曾是派币的重要渗透区域,但其 “热度” 始终伴随监管警示。2021 年起,派币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传播,号称 “全球活跃矿工超 1800 万”,其中中国用户占比近 30%。但我国监管部门早将其定性为骗局:多地网警明确指出,派币无开源代码、无实际应用场景,所谓 “挖矿” 只是收集用户信息的幌子,且其 “拉人头得算力” 的模式已涉嫌传销。2023 年 “银行可兑换派币” 的谣言在国内传播后,新华网等权威媒体紧急辟谣,揭露其曲解 “π 型审批师” 政务服务的诈骗本质。

值得警惕的是,无论在哪个 “火爆” 地区,派币的运作逻辑始终如一。其所谓 “挖矿” 无需耗费算力,每天点击 APP 即可 “获币”,本质是 “签到领积分” 的变种,项目方通过用户流量赚取广告费,却从未实现真实交易流通。而 “拉新奖励” 机制完全符合传销特征:上线通过发展下线获取算力加成,层级关系可达三级以上,与此前被查处的 CGC 币传销模式如出一辙。更危险的是,用户绑定的身份信息会被贩卖至黑产,2025 年浦东警方破获的案件显示,派币泄露的信息已成为境外诈骗分子制作 “杀猪盘” 的素材。

从法律与价值层面看,派币的 “全球热度” 毫无意义。我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交易,派币相关活动属非法金融活动,参与即不受法律保护;在东南亚、印度等地区,其推广者也因涉嫌传销、数据盗窃频繁被调查。与莱特币尚有虚假交易行情不同,派币连交易属性都不具备,所谓 “持币暴富” 只是永远无法兑现的画饼。

综上,派币的 “火爆地区” 不过是诈骗陷阱的集中地。切勿被 “零成本挖矿”“全球热门” 等噱头迷惑,牢记任何靠 “拉人头” 扩张、无实际价值的虚拟货币都是骗局。远离派币及类似项目,守护个人信息与财产安全,才是理性选择。